首页 >> 组织建设 >> 工作会议 >> 正文 站内搜索  
交流材料--坚持求同存异原则 发挥党派特色优势
文章来源:   作者:   添加时间:2012-10-30 17:14:43   点击:

民盟重庆市委员会

长期以来,求同存异作为统战基本原则,在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法宝中的法宝”。当前,统一战线学习践行“同心”思想,既要发挥“同心”思想的引领作用,强化思想政治共识,也要正视参政党趋同发展困境,坚持求同存异原则,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担当社会历史责任。

一、求同存异是统一统战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宝

(一)契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和“异”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两者关系反映了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从社会实践看,“同”和“异”反映了思想观念、社会形态的两种状态:“同”是博弈、妥协、平衡的结果,体现的是互信互让、合作共赢;“异”是观念冲突和利益矛盾的呈现过程,体现的是差异差别、异见异行。从这个意义来看,“同”往往表现为一种静止的价值追求,而“异”主要表现为一种运动的社会常态,社会发展就是同中生异、异中求同的螺旋上升过程。

(二)体现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统一战线的“同”和“异”具有特殊的含义,前者指长远目标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后者指实际行动和具体利益的差异性。有同无异,就没有必要建立统一战线;有异无同,就建立不起统一战线;求同存异,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求同存异原则坚持得好,统一战线就更加巩固和壮大,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则更加顺畅和兴盛;相反,如果求同排异甚至党同伐异,统一战线就是失去包容性和凝聚力,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大业就会受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三)顺应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当今中国改革正走向“深水区”。随着社会急剧转型,原有的阶层结构、城乡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结构的匀质性和同一性逐渐减弱,异质性和差异性逐渐增强,价值取向和社会意识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特征。随着民主党派界别拓展、结构调整,这种多样化和多元化特征在党派成员身上反映也日趋明显。一方面,不断累积的异质元素给原有的政治生态增加了“求同”压力,强化同心思想,凝聚政治共识,已成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紧迫任务;另一方面,当前的异质形态主要表现为多元思想的交流、不同诉求的表达和具体利益的博弈,和而不同的基本环境并未改变,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理应坚持。

二、趋同发展是参政党建设不容忽视的现实困境

(一)自身建设趋同明显。思想建设高度一致,只能囿于执政党思想建设理论体系,即使是传统教育,除了强调“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之外,各党派对传统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弘扬越来越弱。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和政治行为的动因。江泽民曾明确指出,各民主党派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负有更多地反映和代表他们所联系的各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的责任。但目前参政党在利益表达方面漂浮不定,参政党的社会基础处于虚化状态。组织发展界别特征淡化,党派少的地方无法体现界别差异,党派多的地方竞相拓展界别,为抢资源、争位子,一人同时加入多个民主党派的情况已不少见,《纪要》确定的界别比例限制作用有限。此外,自身建设主体地位缺失,一些地方党组织不断强化领导权威,用行政命令替代政治领导,用任务考核替代自我教育,民主党派逐渐被部门化,少数地方甚至连发展党派成员都必须报统战部门“审批”,民主党派“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地位平等”的工作原则难以体现。

(二)履行职能特色不足。“围绕中心”的参政要求,决定了民主党派难以处理好应急与应缓的关系,只能由过去的研究型参政逐步演化为应景型参事,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和依附状态,难以形成自身的特色品牌。组织趋同发展导致各党派成员和代表性人士的界别区分减弱,在同一参政平台上,身份交叉、职业重叠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同一问题常常出现数人同调、众口一词和旧调重弹的现象。这种千篇一律参政现象在党派与团体之间、不同党派之间存在,甚至同一党派成员之间也存在,影响了参政的质量和效率。作为重要的监督形式,我国政党监督本质上具有非法制化、非权力性特征,温和的民主监督方式和潜在的政治风险压力,导致监督实效与制度设计和公众期望相去甚远。

(三)趋同发展存在弊端。民主党派特色优势发挥不足,已经深刻影响到其参政地位、政党认同和参政空间。无论理论建设还是政治实践,参政党利益代表问题始终未能深化和明晰,导致代议合法性问题凸显,有人甚至主张“随着民主政治的推进,党际协商的历史内核地位应该向党群协商转变”。由于社会基础虚化,加上政党之间的同质性较强,普通社会成员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认识不清,对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认同度不高,部分民主党派成员以及所联系的群众对党派组织的归属感不强。在借助互联网直接问政日渐勃兴、精英政治向草根政治逐渐演变的进程中,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学界精英,均对民主党派作用发挥既有质疑也有期待。有人认为,民主党派参政不力、监督失效,是政治资源的极大浪费;有人认为,与中国共产党存在差异,是民主党派存在的必要条件,当前,不是“同”太少,而是“同”太多,“异”的价值难以凸显,应变“求同存异”为“存同求异”。

三、发挥参政党自身特色优势的基本路径

(一)基本前提是坚持求同存异。首先,明确求同存异的内涵。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福祉作为“同”的奋斗目标,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维护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作为“同”的当前任务,在此基础上,理解和包容政党之间的特色差异,尊重和支持民主党派发挥自身特色。其次,改善求同存异的方式。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共识,不能以同压异、以同代异,而应以异推同、尊异待同。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基本关系是合作,合作方式是协商,协商目标是求同,但执政党要注意“求同”的方式,通过发挥主导性和影响力、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帮助民主党派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参政党也要注意把握“存异”的边界,必须坚持基本政治制度、拥护国家大政方针和遵守法律法规。最后,加强求同存异的保障。“异”虽然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但“异”的表达还必须符合法理要求,应按照规范正当性和价值正当性两个标准,完善“存异”合法性甄别标准。“有谔谔诤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当前,亟需以法律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完善风险规避机制,以保障存异见、表诤言和监督者的合法权益。

(二)重要基础是强化自身建设。首先,秉持优良传统。民主党派曾提出的爱国、民主、科学、进步、求实等价值理念,非常具有生命力、包容性和感召力,要深入挖掘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并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其次,夯实社会基础。民主党派不能仅限于“协助执政党代表人民的利益”,而应在坚持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明确特殊利益诉求指向,在利益博弈中以合法规范的程序,实现党派组织及其成员的特定利益,维护所联系群体的局部利益。此外,充分利用参政党特殊角色,在构建公平的利益博弈平台,抑制部门利益和既得利益扩张,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注重差别发展。政党的排他性是政党认同的重要依据。执政党和民主党派之间、各民主党派之间要在差别发展上达成共识。除了保持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固有差别外,还要做到民主党派与群团组织有别、各民主党派之间有别。特别是后者,要加强党派间的协调,努力做到利益诉求有特殊群体,组织发展有界别优势,履行职能有行业重点,服务社会有党派特色。

(三)主要抓手是打造特色品牌。首先,挖掘传统打造思想品牌。虽然各民主党派建立之初提出的政治主张随形势变化不断调整,但其中核心价值理念仍是一脉相传。比如,民盟秉持的“爱国”“民主”,九三学社倡导的“民主”“科学”。要平衡好一元化指导思想与多元化社会意识的关系,结合传统深入研究参政党核心价值,加强参政党政党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体系框架内,打造独具党派特色的思想品牌。其次,多管齐下打造参政品牌。坚持资源依附型参政,把“规定动作”做优。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在围绕中心、助推发展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完善创新研究型参政,把“自选动作”做特。围绕关乎人类文明、民族兴衰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形成有坚实理论基础、重大实践意义和深远社会影响的成果。探索民主实践型参政,把“资政建言”做宽。顺应民主政治潮流,从理论、实践层面关注政治体制改革、公民社会构建、政党监督等体制问题,回应组织成员和广大群众对民主的期许,并利用党派特殊身份对“泛民主化”和“快速民主化”进行纠偏。最后,突出重点打造服务品牌。体现界别特征,整合各方资源,优选并持续推进服务项目,争取每个项目都能造福一方百姓,扩大一片影响,形成一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