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建设 >> 思想论坛 >> 正文 站内搜索  
“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中西部贫困县域的发展路径与对策——生态化发展是根本出路
文章来源:盟省委参政议政部   作者:邢 小 林   添加时间:2016-04-26 09:30:29   点击:

  两个一百年是实现“中国梦”重要的两个时间节点。“十三五”时期是第一个百年计划的决胜期,而类似甘肃的中西部贫困县,是事关全面小康的关键区域,必须将自身置之于“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才能探寻到破解制约发展瓶颈的路径和对策,抢抓到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一、“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前中西部贫困县域发展理念误区。

  从全国来看,中西部县域,基本上是以传统农业耕作为主,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地区。就甘肃全省来说,“十二五”时期,主要是围绕“跨越式发展”作文章。而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快捷的途径就是发展能源产业,特别是石油、煤碳这两大传统能源产业。以庆阳市为例,目前,庆阳市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要从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建设大型能源产业基地转变,这一华丽转身,并不容易。油、煤这两大能源都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庆阳水资源又极其匮乏,黄土地质结构脆弱,我们的传统又都是采用粗放式开发,环保技术并不成熟,应用与推广也并不普及,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环保模式。现在引以为自豪的油煤储量,其实是我们更需要面对的发展危机。站在“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观照,开发石油,庆阳不能同俄罗斯及中东诸国比,同新疆比;开发煤碳,不能同山西、内蒙比;同时,甘肃属于功能脆弱区,是属于限制开发区,也不占据政策优势。尽管庆阳市委提出了创建“三个生态”,但各县区,依然把油、煤开发作为引进的大项目全力推进,并没有从误区中走出来。放眼国际国内发展形势,随着工业4.0时代(智能化、个性化,如3D、4D技术的成熟与推广)的到来,随着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水电、核电)的普及,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兴起(如石墨烯的开发与运用),就中西部县域来说,现在开发能源产业已经错失先机,只能适度发展。以“农”为主的生态化发展才是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出路,也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中中西部贫困县域发展优势与潜力。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质是产业分工合作,根据经济学原理,其基础是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从一定意义讲,以美、英、法、德等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殖民侵略完成了他们的原始积累,为他们的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尽管如此,但工业化也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与气候危机,并演化成今天世界性难题。“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地区)中,80%左右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后期,他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和产能换代升级。这对我们处于发展阶段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赶超机会。但中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实际是在世界产业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临时替代者的角色,所以现在我们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要实现从低端“制造大国”向高端“智创大国”的转变。由此看来,贫困县域的落后状况反倒是一种极强的发展优势。虽然经济条件差,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却是中西部贫困县域独有的特色资源,具有极大的多元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像庆阳这样的黄土高原地区,原本就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有着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同依赖于化肥、农药,甚至转基因技术支撑下的大规模生产方式相比,庆阳有着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的天然优势。目前,大部分生态状况还处在较为原始自然的状态,即使一些开始开发石油、煤碳的地方,土壤、水、空气还没有深度污染,在发达地区气候与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黄土地上生长着的林、果、小杂粮、无公害蔬菜就显得分外弥足珍贵,因其“稀缺性”而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因此,庆阳要借助“十三五”的东风,要大力发展中小规模的绿色农业,巩固林果业,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水果、小杂粮等地方土特产,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深度开发以香包为代表的民俗工艺品,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及旅游观光服务业。全力打造“农”字牌精品产业。而不是“扬短避长”,首推能源产业。 

  三、”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中西部贫困县域发展途径与对策。

  在“一带一路”产业格局中,中西部县域的产业比较优势,就是富有地方特色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文化,如果我们把这些具有一定互补性的因素真正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以旅游为载体的“泛旅游”产业,定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一)以旅游产业为载体,打造农耕民俗文化产业链。

2013年12月,全国新型城镇化会议的主题是:留住乡愁,倡导的是一种人文关怀,以满足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文化和情感的精神需求,这是一种真正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的根本导向。留住乡愁,建设特色小城镇是关键——以旅游产业为导引建设特色小城镇是重要途径。结合庆阳实际,在适度开发能源的前提下、尽力保持农耕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发展“自给自足”的农家特色经济,结合景观游、风情游、古迹游、红色游,带动农家乐游兴起。可以在不进行历史文化环境破坏和明显环境改造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和生态农耕观光业,实现就地城镇化。从形式上看,这是一个现代休闲娱乐产业链,而实质上,这是一个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绿色生态农耕民俗文化产业链。其优点在于,从一家一户开始,开发成本小,易于落实。每一家就是一个点,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连成片,各有特色的片对接成面,必然就形成了地方品牌。

  (二)以“精准扶贫”为把手,再度深化调整制度保障。

在县域层面上,如何具体实践“生态化”发展理念,贫困县需要坚持的首要原则就是要“牢牢守住发展与保护两条底线”,且要保证“保护”优先。在产业规划,项目推进时,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率发生冲撞时,优先选择社会效益;当发展农业和发展工业产生矛盾时,应优先发展农业。在“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中,要忍得住“贫”,受得住“穷”。从国家层面看,贫困县域是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所依托的最后的生态根据地,是需要国家大力的经济援助和政策支持。国务院要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县的转移支付力度、项目资金倾斜——这是中西部县域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最为利好的因素就是“精准扶贫”战略。甘肃省出台的《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在现阶段特别突出地强调精准到“户”、到“人”这一精准目标。经过一年来的“帮扶”,应该说贫困现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这种帮扶更多地是一种解决温饱之上的“小富”、“短富”。真正要让一个家庭稳定安康的发展,应该从制度层面上彻底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方可让他们大胆地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创业发展。完成精准扶贫对象从“精准户”到“精准户类型”的过渡转变。针对 四种贫困类型(因病、因学、因灾、因婚),在十三五开启之时,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制度保障。

  1.甘肃省应该实施农民子女上大学助学贷款全覆盖,应率先全面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

  2.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大病救助机制。

  3.提高农民养老金,建立民政救灾全覆盖制度

  4.建立程序简洁的小额信用贷款机制(无抵押,无担保)

  5.加强对买卖婚姻的法律监管,惩诫。

  理论与实践证明,“十三五”时期,中西部县域经济能不能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真正树立起生态化发展理念。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雾霾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所有的贫困县域而言,他们是中国发展必须坚守的最后的生态防线,丝毫不能再被破坏和突破。中有如此,我们才能取得第一个百年计划的胜利,同时为第二个百年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