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盟概况 >> 制度建设 >> 正文 站内搜索  
民盟中央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文章来源:   作者:   添加时间:2013-03-27 11:27:50   点击:

(修订后征求意见稿)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和发挥参政党作用的基础。民盟作为一个参政党,必须有一批优秀的后备干部,以便向盟的各级领导机构和各级人大、政协及政府、司法部门输送和推荐合格的干部。通过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民盟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团结合作的实践中形成和积累的基本经验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真正做到政治方向不变、优良传统不变、优势和特点不变。为了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现对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加强盟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搞好盟的干部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盟、人才兴盟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盟的事业兴衰,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盟的各级组织要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以搞好盟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为原则,以加强盟的自身建设,提高盟的参政议政水平为目的。因此要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多方面地选拔和培养后备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抓好两条线,一是学术地位高、社会影响大的知名专家、学者,保持盟在文教界的影响和传统优势,二是综合素质好,有参政议政潜能,有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组成实职干部和专职干部梯队。

(三)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既要立足当前,更要考虑到今后五至十年的需要。盟的各级组织要依靠当地中共党委的领导和统战部的支持、帮助,着手制定规划,脚踏实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切实转变观念,改进作风,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拓创新,积极发现、选拔、培养、举荐新人,力争在几年内取得较大进展。

二、后备干部的条件

选拔后备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条件。对不同层次、不同培养方向的后备干部,在条件上应有不同的侧重。基本要求是:

(一)学习邓小平理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政治上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业务工作成绩显著,有一定代表性,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

(二)热心盟的工作,遵守盟的纪律、认真贯彻执行盟的各项决议,有一定的参政议政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作风正派,善于团结同志,廉洁自律,具有务实、开拓、奉献精神。

(四)身体健康,年龄按照不同层次、不同情况提出要求。向盟中央推荐的后备干部,年龄应以40——50岁为主体,原则上不超过55岁。省级以下组织的后备干部,一般应低于上述年龄。

三、后备干部选拔

盟的各级组织要解放思想、拓宽渠道、开阔视野,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彻底摒弃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完善发现、选拔人才的机制上下功夫。在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全面开展人才调查。可采取从基层组织层层推荐的方法逐级选拔,从岗位工作、社会工作和盟务工作取得成绩的盟员中发现人才。要开拓新的渠道,充分发挥盟员档案管理电脑化的条件,在广泛的基础上发现人才。

(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从源头抓起,在组织发展工作中,要考虑到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重点发展一批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有一定代表性和社会影响、有一定参政议政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知识分子入盟。要加强对已有一定政治安排、实职安排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的组织发展工作。搞好组织发展,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就能具有高的起点。

(三)对于各方面推荐的后备干部人选,要根据后备干部的条件进行全面考察,自下而上地认真筛选。在考察过程中,要征求所在单位中共党组织及当地中共党委统战部的意见,征求基层盟组织的意见。

(四)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必须按照民主程序,通过一定的会议集体研究确定后备干部名单,避免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情况。

(五)确定后备干部队伍名单时,要考虑到参政议政和各项盟务工作的需要,注意充实从事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专业的盟员,要注意对从政盟员的考察了解,注意盟机关的专职干部和妇女盟员应占一定比例,使后备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梯队的年龄结构。

(六)后备干部要按盟内安排、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及其它序列进行分类,根据自身条件,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方向有一个大体的确定,为今后培养和建立人才库做好准备。

四、后备干部的培养

如何对后备干部进行培养,是盟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今后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训。搞好政治交接是后备干部

队伍建设的重要原则。为了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盟的各级组织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同时加强与各级社会主义学院的联系,为更多的后备干部创造系统学习统战理论和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的机会,巩固他们与中共长期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要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后备干部。对后备干部的培养要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在培养过程中继续考察和筛选。要把基层组织作为培养后备干部的基地,让他们在基层工作中发挥作用。要根据后备干部的特点,积极为他们提供参加政治活动、社会活动的机会,吸收他们参加盟的各项工作。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知名度。

(三)要加强与后备干部所在单位党政部门和当地中共党委统战部的联系,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搭台铺路,创造条件,力争使更多的后备干部得到岗位交流、挂职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随着统战工作形势的发展,要把后备干部的培养纳入中共组织部门的干部培养规划中。对已经有了一定安排的同志,要向更高层次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工作,使后备干部不断增长工作才干和经验。

五、后备干部的推荐

在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中,盟的各级组织要努力探索新规律、新方法,不断积累新经验,逐步建立一套适合民盟特点的灵活、务实、创新的后备干部推荐机制。

(一)对于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后备干部,应及时在盟内做适当安排,同时抓住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及司法部门换届、调整等时机,积极、主动、适时地向外推荐。要尽量避免重复安排,防止一人身兼数职,其他人又无处安排的现象,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力争使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各级盟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组织部要与当地党委、统战部、组织部和后备干部所在单位党委建立畅通的沟通协商渠道,充分了解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职务调整的信息,努力做到在适当的时间,推荐合适的人选,提高推荐人选的中选率。

(三)各级盟组织每年都要向当地党委统战部或有关部门推荐一批后备干部,并形成制度。一方面,促进党政部门重视这项工作;另一方面,扩大后备干部的知名度。

(四)盟的各级组织要支持、鼓励后备干部和广大盟员参加当地政府、有关单位实职的公开招聘和本单位的竞争上岗,并提出必要的帮助,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六、建立后备干部档案

对后备干部要实行分级管理。盟的市县级以上组织要建立人才库,及时收集、整理后备干部的有关情况。要根据后备干部的培养方向和层次分类建立档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后备干部保持充足的数量。后备干部档案的管理必须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后备干部队伍的人数,应大体按一个职数两名后备干部的比例配备、推荐。一些经济、文化发达的省、市可略高于此比例。

(二)后备干部档案应以本人的《中国民主同盟入盟申请表》或《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信息采集表》为基础进行整理,要有本人的政治表现、工作成绩、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盟务活动表现、工作作风和群众基础等综合考察材料。要建立跟踪考察办法,使后备干部档案能够反映本人的最新情况,做到一旦需要,即可拿出推荐材料。盟中央和省级组织的后备干部档案应使用电脑管理,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

(三)盟的市县级以上组织要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专门研究分析后备干部队伍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充实调整,从制度上保证后备干部队伍有进有出,富有生机和活力。

(四)盟的各级组织之间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信息交流。下级组织要根据上级组织的要求定期上报后备干部推荐名单和有关材料,上级组织也要定期检查下级组织开展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盟的各省级组织应确定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名单,并按照要求适时上报盟中央组织部。该名单上报前应经主委会议讨论通过,并征得当地中共党委统战部同意。

(五)为了使盟的上级组织,特别是盟中央随时掌握盟内人才的最新情况,要建立盟内人才的随报机制。盟的各级组织在新发现、新发展突出人才时,和盟员当选两院院士、担任大专院校校长和厅局级以上实职、获得较高全国级奖项和国际荣誉称号,应及时向盟的上级组织或盟中央上报,以便盟的上级组织和盟中央及时了解情况。

七、本文件系指导性文件。盟的各省级组织可根据上述意见的原则和要求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