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盟务动态 >> 盟务要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民盟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专题之《共促丝绸之路经济带崛起》
文章来源:《群言》杂志 2014年第4期   作者:张世珍   添加时间:2015-08-03 11:08:30   点击: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甘肃省委主委  张世珍

  三千多年前,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经贸文化交流的大门。东方丝绸,西域珠玉,偕悠悠之驼铃、伴漫漫之古道,一时间车马辐辏、商贾云集,带来了中国及丝路沿线国家、地域曾经星罗棋布、隐现轮替的繁华。而今,这条因海洋文明兴起而隐沦沉寂的悠远古道,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倡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再次以全新的地缘、经济、政治内涵吸引着世界的眼球。从国际战略和国内实际来看,统筹谋划并加快实施这一重大战略构想,不仅是深化我国与中西亚及欧洲经济合作,加快形成“东出西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拓展我国战略回旋空间的重大举措,而且是深化西部大开发,打造、开拓中西亚和我国内陆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缓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必然选择。

  西北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区位优势独特。途经中国西北五省区的丝绸之路长达4000多公里,是通向中西亚以及欧洲的重要交通、通讯枢纽和能源运输大通道,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咽喉要道。二是产业合作空间巨大。西北地区资源富集,工业基础雄厚,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中药材、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产业等均已形成体系。三是文化旅游合作潜力无穷。西北地区是世界四大文明集中交汇地带,华夏文明的重要部分在这里发源,印度文明的精华——佛教在这里汉化,埃及文明、希腊文明也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史前文化、伏羲始祖文化、先周农耕文化、秦汉长城文化、敦煌石窟文化等,源远流长,厚重独特,灿若星河。同时,这里一直是多民族活动聚居区,先后有月支、乌孙、匈奴、氐羌、鲜卑、突厥、吐蕃等从这里发源或迁徙、发展壮大。现在的回、撒拉、保安、裕固、藏、维吾尔等民族也在这里融合发展,他们始终与中西亚、北非、欧洲国家有着割不断的民族、民间交流传统,文化旅游合作的条件优越。四是政策平台利好。兰州新区、西咸新区、喀什经济合作区均承载着打造我国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向西开放重要平台的战略定位,也具备建设丝路经济带上重要支点的基础条件,国家赋予新区的产业、税收、金融、土地、外贸等特殊政策亦为构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10多年的西部大开发,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但受到基础薄弱、对外开放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制约,地处内陆的西北地区仍然是亚欧大陆发展带上一块“凹陷区”,难以发挥承东启西的桥梁纽带和战略通道作用,成为未来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繁荣发展的主要制约和短板。

  综上所述,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节点,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必须统筹谋划,以加强西北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为重点,共促丝绸之路经济带崛起。为此建议:

  建立领导协调机制。一是成立由国务院牵头、国家相关部委和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参加的领导协调机构,统领、指导、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二是建立由相关部委主导的对外交流机制。采取互访等多种形式,建立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拓宽合作领域,推动彼此间在经济、技术、文化方面的长期有效合作,巩固传统友谊,增进相互了解,夯实合作基础。积极牵线搭桥,帮助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与中西亚国家缔结友好城市,开展多层次的对外友好交流。三是协调建立沿线省份会商机制。建立沿线省份政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联席会议,共同研究促进区域经济合作、联手向西开放的重大事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加快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屏障建设。一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现有基础上,优先规划和实施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重大交通、能源建设项目,排除天山、帕米尔高原、沙漠戈壁等天然屏障的阻隔,解除区域界限,消除人为障碍,形成互联互通的国际大通道。二是加大生态保护治理力度。着眼国家生态安全,加快建立西北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实施长江上游“两江一水”、渭河、内陆河及祁连山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水土流失治理能力和沙化荒漠化治理水平。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产业基地。一是建设国家级战略能源基地。积极利用中西亚油气资源和酒嘉、兰州等西北地区设备、技术优势,建设千万吨级石油炼化基地;支持西北地区加快风、光、火电综合利用局域网建设,提升就地消纳和集中外送能力。二是建设区域特色产业生产加工基地。针对中西亚地区需求,在西咸新区、兰州新区、喀什经合区等重要支点,建设以轻工、纺织、特色农产品、民族特需用品等为主的生产、加工基地,健全商贸物流、加工配送网络,形成向西开放的产业支撑和经济增长极。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圈。一是联合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等示范区。在兰州、敦煌、西安、乌鲁木齐等地建立中西亚文化信息交流中心,设立 “丝绸之路经济带”论坛,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博览会、旅游节等平台。二是联合开发旅游市场和旅游景区。对西北地区特色、驰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合理规划、优化布局,统筹推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建设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开发示范基地、自然人文保护传承示范基地、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创新基地,发展以文化要素为核心的旅游产业。

  加大对西北地区的政策扶持。一是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或城市联盟,促进与中西亚全方位、深层次、更大程度的开放合作。二是在兰州新区设立面向中西亚的内陆自由贸易区,支持服务业扩大开放,构建符合自贸区需求的金融税收体系,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和海关监管服务模式。三是在兰州、西咸新区和喀什经合区建立国际物流保税园区,给予国际物流保税园区相应的海关报关和税收政策,发挥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四大功能。四是给予西北地区与沿海经济开放区和边境对外开放城市相同的税收、出入境旅游、能源开发、科技交流等优惠政策,加快建立西北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五是鼓励东中西部经济合作。出台促进东中部企业到西部地区共建资源能源、加工贸易产业园区的激励政策,鼓励东中西部企业联合向中西亚投资,携手并进“走西口”,打造一条广泛参与、共同富裕、睦邻友好、文明昌盛的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