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正文 站内搜索  
关于推动调结构保增长方面的几点建议
文章来源:民盟省委   作者:张世珍   添加时间:2015-12-25 15:38:44   点击:

  ---在省委经济工作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发言

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甘肃省委会主委   张世珍

  2015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全省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研判、精准调度,针对经济运行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狠抓改革攻坚,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良好局面,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可实现十二五的完美收官,可以说今年的业绩来之不易

2016年是 “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元之年,谋划好2016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基于这一点省委、省政府专门研究,对明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整体谋划。刚才听了省长的通报和说明,我认为这一整体谋划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原则要求,也融入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本精神,更符合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需求。关于明年经济运行主要指标的安排,我觉得是符合省情的最优选择、积极可行的合理安排,体现了积极争取、留有余地、区间可控、支撑有据的原则。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我省经济工作通报情况,结合民盟近几年开展的调研活动,下面我重点就调结构和保增长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结构方面

我省属欠发达地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省产业转换明显加快,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重型产业结构面临结构调整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和挑战,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建议以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为重点,加快调整,推动转变。

(1)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煤炭、石油化工及采掘业、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依然是我省的产业支柱,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举足轻重。但是,目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低迷的形势下,这些传统产业普遍面临着产能过剩、效益大幅下降、亏损面扩大、负债经营等严峻形势。为此,要进一步支持现有企业技改升级,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完善配套功能,延伸产业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再造传统支柱产业新优势。注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电化工等传统工业产业,确保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同时,要引导和鼓励省内企业互保共建,在加快推进点对点电力直供、长远着眼谋划外送通道等的基础上,科学谋划一批利在长远的重点煤化工基地、煤电化冶一体化项目相关产业。

(2)重视培育、壮大轻工业。长期以来,我省传统产业结构偏重、单一,且表现为产能过剩。而我省轻纺、家电、日用消费品加工、食品加工,以及毛皮革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等轻工业没用得到很好的发展。轻工业的发展在我省既有原料基础和产业基础,而且可满足我国目前消费呈现的高端化、个性化消费的趋势,具有很好的市场空间。为此,结合现行的供给侧改革,针对目前我国消费市场低端产品过剩、高端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旺盛、供需错位的实际,谋划、推动轻工业,重点支持一些名优企业和产业加工制造区,积极搭建物流、销售等平台,加快扶持轻纺、家电等日用消费品、特色农产品、陇药及养生保健产品制造等轻工产业发展。

(3)培育壮大高中端消费服务业。要针对信息消费产业,推动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创新,提升信息产业发展能级,优先发展生产性平台经济,积极为企业提供物流、供应链、资金链等综合性服务,大力扶持创新型、成长性平台企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支持网络零售平台做大做强,积极拓展移动电商、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培育城市社区电子商务和外贸交易平台。针对养老服务业,引导推动家庭服务业与居家养老服务业融合,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养老服务企业优先发展保健咨询、家庭护理、家庭顾问、精神陪护等老年服务行业,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重点发展老年食品、旅游、服饰、教育和文化市场,不断丰富养老产品的供给。针对健康服务业,重点发展医疗服务、健康物流、健康保险等核心业态,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化等新型业态,力争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经营,提供增值、个性化服务。

(4)加大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我省实现生产总值6835.27亿元,民营经济完成生产值3123.72亿元,占全省GDP的45.7%,尽管民营经济生产值在逐年增长,但与中东部发达省份相比,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这种差距主要表现为“三低两不”:即整体素质低、管理水平低、集聚程度低,基本结构不合理、外部环境不宽松。在我省产业调整转型期,进一步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提升民营经济在GDP中的贡献率,是提升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大金融帮扶力度,加快发展以地方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为主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税收、关税、行政规费的减收与减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确保企业市场需求。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

二、保增长方面

根据甘肃的发展实际和阶段性特征,目前我省发展的主要短板和主要制约因素仍然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支撑水平低,脱困减贫任务重,经济运行开放程度低,创新创业活力不足等。为此,建议本着“以保增长推动补短板,以补短板形成保增长支撑”的思路,着眼于补齐短板、破解主要矛盾和瓶颈制约,立足投资和重大项目形成对增长的支撑。

(1)以高效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支撑。投资拉动过去、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期依然是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为此,要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国家在西部地区实施差别化投资政策的历史机遇,认真研究甘肃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科学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交通水利、生态建设、通信网络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立项投资,尽快上马。

(2)通过补脱困减贫形成支撑。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前期亲自调研、分片座谈、多层面研讨,提出了“1+17”的精准扶贫方案和实行 853 精准脱贫管理办法,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我省脱贫减贫产生了实质推动作用,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工作格局。为此,下一步扶贫攻坚工作要结合有关方案的落实,抢抓中央加大扶贫攻坚投入的机遇,尽快谋划一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移民搬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项目,这既是补短板,又是强化投资拉动效应的关键举措。在此基础上,还应本着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原则,谋划以城带乡、以工业支撑农业等层面的工作,从长远视角,启动实施脱困减贫工程。

(3)从提升开放水平切入形成支撑。近年来我省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开放水平有所提高,但必须看到,从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格局出发,开放水平低已对我省的发展构成很大的制约(2014年我省对外开放指数只有8.6%、排在全国倒数第6位)。为此,应抓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加快丝路沿线节点城市建设机遇,谋划、打造跨境交流、区域合作大平台、重要节点和物流商贸大中心,建立健全甘肃与周边国家、省区的多层次合作机制。 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提高面西开放能力和服务水平,激活区域产业要素、创新要素,切实扶持优势产业“走出去”,为保增长形成支撑。

(2015年12月22日)